首页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周正春教授、唐春明教授、杨洋教授应邀访问我院

发布日期:2025-09-08    作者:谢茜     来源: 院科研办     点击:

2025年9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周正春教授、唐春明教授和杨洋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并分别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Large sets of sequences with optimal correlation and low PAPR》、《Combinatorialt-designs from subset sums and elliptic curve codes》和《多普勒容忍互补序列的理论界及其最优构造》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周正春教授介绍了序列在6G与WiFi 8等现代无线通信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相关性与峰均功率比(PAPR)等性能指标及其理论界限,并提出了一类具有大规模、最优相关性和低PAPR的新型序列族,其性能优于5G标准所采用的序列。唐春明教授围绕近MDS码的构造展开,提出了首个支撑组合2-设计且长度超过q+1且的q元近MDS码的通用构造,揭示了椭圆曲线码与有限阿贝尔群子集合的深层联系,并提出了相关猜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杨洋教授重点探讨了高铁与无人机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系统介绍了多普勒容忍互补序列的理论界与最优构造,并将其应用于脉冲串波形设计以提升移动目标检测性能。三场报告紧扣序列设计与编码理论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了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报告结束后,三位专家与我院师生就具有优良随机性质的序列设计及其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们针对相关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分享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场景。在场师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启发与思路。

专家简介:

周正春,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数编码及其应用”四川省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一直致力于面向现代通信、雷达、信息安全和数据降维的编码密码理论研究,以独立/第一/通讯作者在应用数学和信息论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领域权威期刊IEEE TIT 35篇),成果共被引用4600余次:先后完成60余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防和企业委托项目;曾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华为WiFi标准卓越贡献奖、詹天佑青年科技奖、茅以升铁道科技奖。带领团队,综合运用代数、组合、优化与人工智能算法,构造的6项序列编码入选WiFi、UWB和光通信国际标准、设计的两类波形服务于国家某重大演习。

唐春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的编码与密码理论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因在密码函数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国际密码学布尔奖(George Boole Prize),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

杨洋,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应用数学、序列设计、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等研究,在IEEE TIT/TWC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为公司会作项目的研究申请的5项专利入选WiFi标准。相关成果荣获华为技术成果转化奖、华为公司WIFI标准卓越贡献奖。

(审核:何鹏)


下一条: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叶茫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报告

返回顶部